【概况】 顺化镇地处县城西郊9公里,东与洪水镇接壤,南与青海省祁连县和张掖市肃南县交界,西与丰乐镇为邻,北与三堡镇和六坝镇毗连,行政区域面积96平方公里,境内地形主要以山地、丘陵为主,平均海拔2200米,自然条件差,农作物易遭受冰雹、干旱、霜冻等自然灾害。全镇辖13个行政村、98个村民小组,4465户16562人,耕地面积6.9万亩,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75元。镇党委下设14个党支部,其中:农村党支部13个、机关党支部1个;共有党员588名,其中:农村党员553名,女党员85名。
【乡村振兴】 以“十聚焦十到位”专项行动和防返贫动态监测为抓手,围绕“两不愁三保障”和饮水安全,全面强化“三落实一巩固”工作举措。进一步健全完善“一户一策”巩固提升计划563份,争取衔接资金完成13个村脱贫劳动力就业补助11.2万元、为73个公益性岗位人员发放补助资金43.8万元、争取人居环境整治及垃圾中转站维修项目20万元。聚焦问题固强补弱,全面完成国家及省、市、县各类考核反馈29个方面168项问题整改任务。推进“一行动一活动”,开展爱心理发、免费体检、走访慰问等关爱活动405场次,发放各类衣物、日用品1225件(套)、“暖心煤”43吨,用实际行动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任务。通过集镇污水专项整治、住宅小区供暖专项治理,持续巩固顺化堡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成果,示范引领油房、张宋村对标三大类23项创建指标,全力争创贴合实际、彰显特色的市级示范村。新建、扩建两个村路灯架设、水肥一体化防洪渠、垃圾中转站等公共设施,筹资58万元在油房村新架设1台3吨涡式热水锅炉并配备脱硫除尘设施,对张宋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改建提升,全面补齐短板弱项,为争创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奠定基础。依靠群众发动群众,以“钉钉子”“啃硬骨”的韧劲广泛宣传动员,全镇共完成360户期房搬迁任务,其中乐民新城搬迁240户、县城搬迁120户;办理现房47户;落实县城商铺和车库任务数127户;尾款收缴、贷款办理、钥匙领取和装修入住工作稳步有序推进。打好“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全面落实河长制、林长制,大力整治河道“四乱”、严禁“四烧”工作,加大退耕还林补植补栽及苗木灌溉力度,坚决筑牢守好祁连山生态保护安全屏障。开展高质量“清洁村庄”建设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“回头看”工作,成功创建顺化堡、油房2个清洁村庄优等村,为13个村新建垃圾临时堆放点16个,完成厕所改造131座,回收废旧农膜334吨,镇域人居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。
【农业农村】 全面落实“粮食安全党政同责”,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监督,按照耕地面积、播种面积、粮食产量“三个不减”要求,层层定责任、下指标,块块搞丈量、盯落实,全镇落实粮食面积40012亩,其中小麦27014亩、马铃薯9340亩、油料杂粮3658亩,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落实。全年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1.13万亩(其中旧堡2800亩、顺化堡4900亩、新天乐3600亩),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,农业规模化、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。全面推进农村土地公司化经营改革,在曹营村、张宋村试点成立村农业发展股份公司,采取土地管理、设施租赁、托管服务等方式,实施村集体经济“提标倍增”行动,实现群众、集体双增收。实施村干部创业带富工程,依托村干部创办的甘肃良坤等劳务企业,成建制、多批次组织劳务输出460余人次;举办劳动力技能培训班4期,培训马铃薯等种植人员200余人;对外输转各类劳动力875人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,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以全产业链打造为突破口,持续提升“金顺祁”特色品牌,大力培育壮大中药材、马铃薯等优势主导产业,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,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。
【乡村治理】 坚持积极回应群众期待,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,使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持续提升。严格落实教育、医疗、民政、社保等保障制度,聚焦特殊人群生活保障,深入开展为民办实事,累计发放低保金392.9万元,发放特困、孤儿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资金共计69.5万元,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共计49.1万元,临时救助资金共计129万元。扎实开展“三进三问三查,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”活动,累计开展走访入户2800余次,走访群众2173户7666人,共收集群众诉求33件,开展各类政策宣传活动131场次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53件,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。深入开展“八五”普法,大力推行“五治融合”乡村社会治理模式,探索建立“党委统一领导、班子成员揭榜挂帅、党员群众质询答辩、群众代表表决决议”信访矛盾调处机制,全年排查化解信访矛盾24件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“一岗双责”,狠抓道路交通、食品药品、消防、森林草原防灭火、经营自建房排查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管控,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。大力培育和弘扬诚信文化,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(所),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、教育、文化等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,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。推进农村移风易俗,健全完善村规民约,发挥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“一约五会”作用,深入开展治理高价彩礼、反对大操大办专项行动,有效遏制薄养厚葬、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,社会风气明显好转。
【基层党建】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,切实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开展12场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,组织交流研讨10次,切实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、指导实践、推动工作,为全镇党员干部做示范、树标杆。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和“四抓两整治”工作,规范提升“三会一课”、党员“固定活动日”、组织生活会等党内基本生活制度,大力整顿新天乐村软弱涣散党组织,深入开展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工作,开展“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”活动和农村基层党建提质增效行动,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、号召力不断增强。以制度形式督促镇级人大代表主动察访民情、倾听民声、纾解民忧,实地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2022工作要点,并开展重点工作调研2场次,有效提高人大代表履职积极性和人民群众满意度。全力打造协商议事阵地8个,开展粮食安全、矛盾纠纷调处等协商议事活动,为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做好技术保障。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,严守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,按照“三个带头三个亲自”要求,定期召开党委会、联席会,专题分析和研判意识形态工作。精心组织开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、党的二十大、扫黑除恶、网络安全等主题宣传,不断强化网络生态治理,意识形态工作全面加强。制定印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清单,细化落实班子成员、村两委班子成员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。召开警示教育大会2场次,对值班值守、工作纪律、会风会纪开展监督检查13次。对安全生产、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督查检查26次,发现问题32个,并全部完成整改。